管教,是老师常给自己挖的最深的坑。
你曾经苦口婆心一节课,嗓子冒烟,道理讲尽。
下课铃一响,那几个“刺头”转头就忘,跑得比谁都快。
眼神里甚至写着:“这老师,也就只会吼两句?”疲惫和无力感瞬间袭来。
真相残酷,却也简单:孩子不是输入指令就能执行的机器。
他们是活生生的人,天性里也带着“慕强欺弱”、“趋利避害”的基因。
不懂这个道理,再精细的“管教”都是隔靴搔痒。
课堂管理,本质就是一场与人性本能的“斗智斗勇”!
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,得懂点「拿捏人性」的套路,才能引导他们往你希望的方向走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01 抓住慕强的天性,建立权威
学生骨子里崇拜强者,畏惧真正的权威,而不是虚张声势的“纸老虎”。
吼叫、威胁、反复说教,恰恰暴露了你的无计可施。
学生看穿你的“虚”,自然不怕你。
回忆某次课堂失控瞬间:我吼得声嘶力竭,下面一个男孩竟模仿我的表情,周围一片窃笑。
那一刻,我竟然觉得自己像个蹩脚的小丑。
后来我发现:眼神杀比嘶吼有效十倍。
用坚定、有力量的眼神直视捣乱者,配合几秒钟意味深长的沉默。
这种无声的压力,往往比你的音量更有穿透力。
别只会用嗓子镇压全班,而是 用你的气场去建立真正的权威。
同时,学会展现你的专业和底线。
课讲得精彩,学生自然服气;
说到做到、原则清晰,他们才不敢轻易试探;
此外,偶尔秀一点小幽默或独特技能,更能抓住人心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02 抓住趋利避害的本能,即时奖惩
人之一大天性在于:行为背后必有动机。
学生更是如此:天然追逐快乐的奖励,而逃避痛苦的惩罚。
所以,延时、模糊、不兑现的奖惩对于他们而言毫无力量。
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,行为与后果的关联必须清晰、即时!
比如:看到好行为,哪怕只是迅速摆好了文具,立刻表扬:“动作真快,桌面整洁,效率超高!”
配合一个赞许的眼神或即时小奖励(优先选活动、一枚小贴纸),学生会拥有认真遵守规则的动力。
反之,小问题(比如随意插话),立刻温和而明确地给出“后果”:“插话了,请先安静反思两分钟。”
同时,通过积分榜、小组竞赛等让“利”与“害”看得见、摸得着,学生才能明确正确的行为是什么,并且持之以恒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03 抓住渴望「被看见」的需求,精准表扬
泛泛的“你真棒”好比白开水,能解渴,但不会甜到对方心里。
「善于表扬」是教师必备的技能,但是夸奖一定要夸到学生心坎里!
因为: 孩子需要「被看见」,需要被肯定自己的价值。
小余是个常被忽视的中等生。
一次,他默默扶起了摔倒的同学。
我立刻抓住了机会:“小余,老师看到你刚才马上扶起了摔倒的同学XXX,手快心善,这就是「乐于助人」,特别棒!”
此外,对后进生,更要善于挖进步点:
“哇,你这次写字比上次工整多了。这个笔划写得特别规范!”(关注过程而非结果)。
通过“具体行为+品质总结”,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「被看见」。
渐渐地,你会发现:他们眼里的光明显不同了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04 抓住从众心理,规避不良行为
心理学中有一个 「破窗效应」 ,它在课堂管理的问题中极为常见。
举个例子:对早期、轻微的违规行为,比如:试探性的挑衅、小范围内的骚动如果纵容或者无效处理,不良行为便会迅速蔓延。
可能刚开始只是后排两个男生互相扔小纸团,一周后,半个班都会在课上搞“纸团大战”,局面将会彻底失控。
正所谓: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”
对试探性的小动作,比如:一个挑衅的眼神、一句小声脏话、故意弄出的噪音,最好的处理方式,就是 第一时间态度严肃地明确制止。
用眼神、手势或简短指令传递强烈信号:“此路不通!”
除此之外,也要明白:“杀鸡要趁早。”
当不良风气开始形成,果断选择那个最典型、相对好处理(非极端问题学生)的对象。
并严格按照规则执行对全班较有震慑作用的后果。
处理完迅速引导全班回归正轨,重申规则,使规则反复内化在学生心中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老师们,课堂管理的真谛,从来不是「约束」,而是「引导」;
不是「对抗人性」,而是「善用人性」。
拿捏人性,才是最高级的「以柔克刚」。
省下吼破嗓子的力气,善用管理的智慧。
下次进教室,试试这四招: 用眼神立威、用即时反馈定锚、用精准赞美点燃、用果断止损。
至于家校配合:不抱有过多期待,锦上添花自然好。
先把自己能掌控的“人性战场”打赢了,守住课堂这片主阵地,你才能保有热情,快乐从教。
以上,共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九八策略-第一配资网-北京网上炒股配资网-北京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